裝修領域垂直網站土巴兔裝修網宣布,已完成上億元的B輪融資,領投方為紅杉資本。據悉,土巴兔A輪投資方經緯創投此輪跟投。 via 土巴兔獲紅杉領投億元投資 模式被指易於複製
首先說一下題主的問題本身存在的一個問題:
土巴兔從未說過自己獲得了千億融資,只是對外表明獲得了上億元的融資,「千億元」和「上億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再者,從問題的字面意思來看,題主是想了解:土巴兔的運營模式何以好到獲得億元融資?
這個問題首先已經做了一個假設,就是假設了「運營模式好」就是「獲得億元融資」的原因,我個人覺得這倒也未必。
土巴兔的模式很簡單,很多公司都可以做,土巴兔做的好的地方可能在於維護和推進這一模式的過程中,面對各種具體問題時表現出的創見性思維和堅實執行力。而使土巴兔得以形成這樣基因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絕對的開放態度
進土巴兔第一天,我對網站頁面提出了19點問題和建議,無論是否切中了當時發展的要害,下班前Robin開全公司會議(那時候土巴兔人還沒這麼多)稱讚了這一做法,這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不是因為受到表揚,而是因為這是我認可土巴兔的第一步,一個有抱負有能力的人進入一家公司一定是想自己的工作能為團隊帶來正向的改變,這是個人價值的體現,而只有樂於接受意見的公司才能很好的接納這樣的人。不少視覺設計師進入公司一段時間後會說:以前很少看到產品經理和設計師為了把一個方案做好而進行如此激烈的爭論。一般這時候我也會跟他們聊起我跟公司很多人,包括高管都「吵過架」,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和他們的關係,土巴兔是一群可以就工作的事情爭論到面紅耳赤,放下工作馬上可以一起推杯換盞、把酒言歡的人,這群人相處很簡單。從20幾人到300多人,管理層說的最多的兩句話是「土巴兔什麼東西都可以改」,「對誰有意見就對誰提」。正是因為經常直面的向對方提出意見建議,才形成了土巴兔內部幾乎零隔閡和百分百信任的相處氛圍。公司就一個老闆,也是對公司絕對控制,有匿名回答中提到的內鬥二字,是無從談起的。不管是公司整體還是員工個體,做到絕對的開放態度,這是內部思維得以充分碰撞,不斷擦出火花的原因。
只講道理,不講別的
這個與前一個是相輔相成的,廣開言路,然後採納有道理的。土巴兔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任何管理人員安排下屬做事,不可以說這樣的句式:這是上面/老闆/領導的意思,所以你就這麼做。也就是說管理層安排下屬做一件事情,一定要講得清道理,不可強壓執行。2011年底,曾經有一個基層推廣人員提出了一個優化方案,並說明了可以將流量提升不少,被她的領導斷然否決,其後這個基層員工將方案提給Robin並且按計劃做到了,結果這個員工立即升任了主管。這也是在我入職沒多久的時候發生的事情,這是我認可土巴兔的第二個地方,對待工作上的事情,不講資歷,不講交情,不講等等別的,只講道理。土巴兔內部也非常看重能做對決定還能把道理講清楚的人,不管這個人是不是哪個員工的親屬。正是因為土巴兔做到了「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才做到了「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唯親」,土巴兔文化很願意接納員工推薦其親屬、朋友、同學來公司就職,只要這個被推薦的人能夠勝任工作,因為這樣的員工有很好的粘性,能快速融入和認可團隊。土巴兔針對內部推薦有良好的、被很多業內人事也認可的推薦獎勵制度,所以員工願意也有動力推薦人過來就職。有女孩來土巴兔就把男朋友也拉過來的,有來了土巴兔就把同學、好友拉過來的。相應的,土巴兔對於私下抱怨、教唆慫恿、拉幫結派等破壞團隊氛圍的行為基本也是持「零容忍」態度,這是公司的高壓線。因為一路風雨中成長起來的管理層很明白「團隊氛圍」四個字的重要性。
有時候看一家公司不需要看很多地方,如果有一家平台能像土巴兔這樣把「業主利益」和「合作商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上,把樹立行業標準當成信仰來做,又同時具有開放的心態和思維,它的任何短處也都是暫時的,而它的發展也必將是長遠的。
我覺得投資人看重的也不外乎這些東西,有一個小故事:北京地鐵上,一投資人偶然看到某著土巴兔polo衫的人,上前詢問發現是土巴兔北京分公司的監理,於是向他了解關於土巴兔的情況,這名監理便開始向投資人把土巴兔推廣開了,道出了種種土巴兔的優勢和如何重視業主云云,而事前是沒有任何管理層向員工知會該情況的。
我覺得正是這些真實,再加上土巴兔各項運營指標長期穩健而且快速的提升,給投資人一次又一次打了強心針,促成了土巴兔的億元融資。
也許從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某些側面最容易反應企業的真實情況,這裡也不妨透露部分土巴兔內部群的聊天信息。
這是某天某監理的表揚通知和同學們的回復:
運營部老大的回復
銷售部老大的回復
家裝行業分析師,已經在兔廠入職了,本來不想答,但是看到上下答非所問的回答實在太多了,還是忍不住來怒答一記。
所以,題主希望知道的回答包含兩方面
1 土巴兔的具體商業模式到底是怎麼樣的?
2 為什麼這樣一家家裝O2O企業可以得到經緯、紅杉、58的輪番融資?
家裝O2O是一個異常苦逼的行業
要說清楚土巴兔的商業模式,首先要了解目前的家裝產業,過去傳統家裝產業已經讓用戶非常不滿了,但是在互聯網家裝模式誕生之後,很多人批評說互聯網家裝模式沒有把用戶從水深火熱里「解救」出來,原因就在於家裝行業有著非常大的特殊性。
比如像外賣打車這樣的高頻O2O服務,如果用戶有一次不滿,並不影響用戶的第二次使用,但是如果是裝修這樣至少三個月的服務,一輩子還裝不了幾次,任何模式在這種產業很難做出滿意度來。因為作為用戶,沒有任何的前後比較啊,而家裝又是一個一個典型的泥腿子行業,企業離散度很高、又有線下交付門檻、服務周期長,交付依賴於人、服務依賴於本地化。一場裝修平均三個月的服務周期,總有讓人抓狂的地方。
四萬億市場連BAT都不敢輕易入局
所以在這個平均只有30分的行業,如果有人努力到今天做到60~70分,還是會被罵的,這也就不難理解過去十年,BAT雖然圍繞衣食住行把什麼都做了,但是涉及到硬裝環節,依然不敢輕易進入,(目前的天貓家裝和京東家裝主要都是家居電商,硬裝服務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只有我們這樣的苦逼才會在這個行業趴著做事。
儘管外界都在說,整個建築裝飾產業鏈有近四萬億的市場空間。
而在巨大的市場空間背後,正在形成的是一場用戶需求浩浩蕩蕩地向線上轉移的大趨勢。當然這一切不單單在家裝O2O行業, 國內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總體上是遵循由輕到重的規律,滲透到各行各業,如果做一個明確的劃分,大概是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資訊和信息的撮合,互聯網打通了信息流;比如出現了論壇、IM、這些模式,本質上這個階段的互聯網還在做信息的連接,所以在2000年初誕生的門戶,騰訊,搜索引擎這些「輕模式」最先得到發展。
第二階段,隨著技術的普及,互聯網開始涉足線上交易服務,打通了資金流;這個階段電子商務的商業邏輯被打通並且飛速發展,阿里,京東模式崛起。而電商為了確保交易,像資金託管,物流一系列配套服務也得到了發展,並且培養了如今的用戶最早利用互聯網的消費習慣。
第三階段,就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大力發展,一切企業開始嘗試圍繞交易的線上線下供應鏈和服務鏈的整合。互聯網開始涉及到一些傳統重產業領域,交易型B2B/2C的商業平台和SaaS開始受關注。
土巴兔是如何踩著市場節奏,一步一步調整模式解決家裝行業痛點
所以遵循這個規律,我們再來看土巴兔的商業模式,儘管很多人覺得土巴兔是一個有點LOW的公司(有時候內部也有人這麼覺得),但是它確實每一步都走在這個發展階段上,商業模式是非常清晰的。
我們可以先看下國內傳統家裝行業的模式有哪些問題,看看下圖。
作為國內家裝服務的主體,全國幾十萬中小裝修公司和施工隊,共同瓜分了數萬億的室內裝飾市場,這個數字是非常恐怖的,因為中小公司實在是太分散了。
所以市場亂象在過去幾十年一直不斷發生,在圖中我們能看出用戶和企業之間最重要的痛點是什麼。
1.首先是用戶和裝企之間無法有效地溝通和接觸
經過這些年的行業亂象,用戶天然地不信任裝修公司,裝修公司最頭痛的是不知道去哪裡找用戶的需求訂單,而用戶不知道如何選擇靠譜的裝修公司,這是裝修公司和用戶的痛點。
2.建材家居進場中間渠道過長,成本居高,價格虛高
比如一個木門,從生產商出廠,一直到經銷商,專賣店,家裝公司,甚至設計師手上,都有著層層分銷的成本,和業內吃回扣的現象,對廠商來說,是渠道成本居高不下,對用戶來說,是價格虛高,這是廠商和用戶的痛點。
3.平台型公司如何整合分散的家裝行業
分散的行業,給了家裝領域出現一家平台型企業的機會,首先平台可以製造 裝修公司 和 用戶 高頻的互動機會,為雙方建立互信的交易關係,並且承擔一個管理和仲裁的第三方角色。
第二點,利用平台的電商模式,可以縮短家居建材品牌到用戶手中最大的痛點——層層加價的渠道成本。
但要做到以上兩個目標,在家裝這個複雜行業里,任何模式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土巴兔的模式調整,也是根據互聯網發展的節奏而來的。
比如土巴兔2008年誕生,最初的第一階段,土巴兔模式的中心是解決家裝服務中,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是外界印象中的所謂的「撮合」模式。並且在這個階段積累了大量用戶感興趣的家裝內容,比如裝修問答,用戶的評價與業主家裝日記等等,這都為未來的內容引流奠定了基礎,這個階段土巴兔主要追求平台的流量第一。
而第二階段,模式重點是逐步改造行業標準,把控質量,提升用戶體驗。以土巴兔2012年在家裝全行業推出「裝修保」為標誌。憑藉C端流量和訂單優勢,土巴兔對下游裝修企業有較強的話語權。比如推出「裝修保」,要求通過土巴兔平台服務,用戶的裝修款必須先託管,滿意後才能給到家裝公司,就是非常典型的符合電商用戶習慣的模式,把這樣一套制度推廣在全國幾萬家裝修公司內並不容易,但基於土巴兔在第一階段積累的流量優勢,平台還是有很高的話語權,後續還是通過了一系列圍繞裝修保的改造裝修企業的業務標準。
土巴兔的裝修保,相比傳統家裝的付款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用戶爭取服務過程中的話語權,同時,也減少了用戶和裝企之間的付款摩擦
應該說從第二階段開始,土巴兔就已經不再是主打「撮合」的流量平台了,所以下面一些類似這方面的答案,是對平台模式的發展軌跡缺乏了解,好比阿里最早的模式是黃頁,現在應該不會有人這樣稱呼他們了吧?
然後進入第三階段,平台模式越往後面縱深發展,越需要為整個產業提供相應的支持,因為你不能光把「改造行業」掛在嘴上,互聯網+進入2017年,早已不像前兩年,總是喊著「顛覆一切」、「去中間化」了。相反的,賦能B端,和產業共贏,成了這兩年互聯網企業的主流模式。但落實下來其實還是兩方面:技術和管理。
所以土巴兔模式目前的發展關鍵詞是「賦能」,通過輸出供應鏈、SaaS等服務為裝修企業賦能是目前的主要方向。這個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相應的報道:土巴兔創始人王國彬的「千億萬家」賦能計劃是什麼?
所以如果現在再看什麼是什麼是互聯網家裝,投資人不會為一個概念買單,如果有投資機構看好,一定是他們看出了某種產業趨勢。
所以聊完了商業模式,我們來看下為什麼土巴兔能獲得融資。土巴兔目前經歷了三輪融資,分別來自經緯、紅杉、和58集團。
經緯是非常典型的早期投資
紅杉投土巴兔是既賭選手又賭賽道
58選擇投土巴兔,更多的算雙方圍繞房產家裝進行的資源相互消化的合作
所以我們來看下土巴兔的融資情況,數據來自IT桔子
資本為什麼會在家裝領域選擇土巴兔
最早選擇土巴兔的是經緯中國,很多人都知道經緯中國目前的偏好確實是偏早期的,你問為什麼最早選擇土巴兔,能有很多答案,但最直接的應該是兩點:
1. 土巴兔的用戶數據在家裝O2O領域確實是第一,投資人只會關注行業前三的公司
2. 看好家裝O2O未來的消費潛力
經緯有一個說法,說投資邏輯是「一類主題,三大方向」,所謂一類主題就是一個項目,能有一項核心競爭力,站穩一個行業。通常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流量,而三大方向,分別是1交易撮合、2匹配機制;O2O帶來的效率提升;3免費、走量的SaaS模式。這都符合垂直領域平台型企業的商業模式拓展特徵。而目前平台型企業和企業服務類的項目確實是他們比較關注的。
對經緯投資邏輯感興趣的同學其實可以看看這兩篇: 經緯中國周密:經緯的投資邏輯和投資標準 經緯中國 · 徐傳陞:早期融資,創始人具備清晰的用戶場景思考很關鍵
經緯中國在2011年就開始接觸土巴兔,而那一年正好是O2O模式消費互聯網領域表現火爆,團購模式受青睞,而當時土巴兔還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初創公司,但是當時的用戶數據已經非常可觀了,在2011年,網站的UV就已經超過了日均10萬,考慮到當時的數據,在交易網站上這個數據就已經是全國第一了。
在當時經緯應該看過一些業內不多的其他公司,但肖敏找到深圳來的時候,發現土巴兔的團隊不過幾個人,這個在當時是比較讓人意外的。因為投資人會覺得,已經把用戶數據做的這麼大了,後面應該有一支比較龐大的團隊。
(這一段很軟,但是是公關讓我加進去的,大家不要反感:)後來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讓經緯下決心決定投資土巴兔,是因為「域名事件」,當時雙方在見面溝通的時候,經緯的肖敏隨口說了土巴兔的全拼域名(http://tubatu.com)好像不在團隊這裡,但幾天後下一次見面的時候,創始人說域名已經拿回來了,土巴兔內部的執行一直強調使命必達,這件事證明了團隊執行力,經緯那邊很欣賞,A輪也順利拿到了。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前面2點。
對紅杉來說,投土巴兔既是投賽道,也是投選手
之後再說說紅杉的B輪,應該說經緯和紅杉對項目的競爭還是存在的,共同投資土巴兔也代表了對家裝O2O前景的一致看好,過去雖然盛傳紅杉更喜歡「賭賽道」,但到了家裝行業,因為產業鏈特別長,各種商業概念像「整裝」「一站式」「裝修後」「居改」層出不窮,能看清楚賽道在哪兒都不易,更別說賭了。
所以對於紅杉來說,明顯還是賭選手更靠譜啊。所以直接選了行業最大的平台土巴兔。當然,這部分是我個人的腦補,具體原因還是回歸到最初兩點。
最後再聊聊參與C輪2億美金融資的58同城,看過58財報的人都知道,分類信息的模式發展到今天,重點其實一直都在兩處,一是招聘,二是房產。
58的投資更多是雙方互利的戰略合作
而相對招聘,關注房產的流量明顯有更大的消費能力。而分類信息的模式因為在這方面其實因為沒有更多的衍生服務,有著大量的浪費。所以選擇併購安居客,和與土巴兔合作,是姚勁波在在房產領域進一步深化其O2O布局的重要舉措,通過投資土巴兔,藉助土巴兔在該行業的領先地位,補上58同城在房產裝修服務的空缺。
而與58合作,則可以加強土巴兔已有的流量和訂單優勢。對雙方來說,都有很大的好處,姚勁波其實是一個看的比較通透的人。在土巴兔發布會上還半開玩笑地說過,一開始想滅了土巴兔後來發現家裝做不了,就投了土巴兔。 土巴兔王國彬:第三次創業才選擇互聯網家裝,經緯、紅杉跟到底,姚勁波本來想滅了他
目前58房產頁面結尾往往都有土巴兔的入口
以上就是關於:總的來說,這篇回答無意洗白,家裝行業很難搞,土巴兔也不完美,唯一的請求可能就是大家可以用一個動態的眼光去看待一個成長中的企業,土巴兔會儘力給這個行業帶來一些改變。
最後重點: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認知,不代表公司觀點!
比如你家要裝修找到土巴兔,土巴兔會發給三到五家下家公司。比如說三家。那麼每家要交兩三百的量尺費。無論合不合這三家公司簽合同他們都要交這筆錢。換句話說,你拒絕的越多,他賺的越多。 然後你成功簽單。土巴兔會收簽單公司一定比例的提成。土巴兔的監理很少,基本上你滿意他們就滿意,現場做做樣子而已,售後永遠是你簽單的公司負責。土巴兔負責客戶體驗。
再有你是全款交到土巴兔,土巴兔是分批打給裝修公司,而且很拖。這樣土巴兔就有大筆現金。這些錢可不是小數。
所以土巴兔模式基本上穩賺不賠。
由於土巴兔沒有統一材料工藝,而是單純競價模式,出現誤判都是房主原因。土巴兔沒有責任。而且土巴兔並不承擔售後。出了問題是裝修公司的事,做的好是土巴兔管理到位。
土巴兔的運營法則,總的來說是堅持「用戶第一」理念的大框架形成的。土巴兔的定位是,一站式裝修服務平台。從2011年到2015年,土巴兔先後改變了裝修公司的連接方式、交易方式、生產方式,並且創造出了「免費推薦三家裝修公司上門量房」、「專業第三方工程質檢」、「裝修滿意後付款」、「商城工廠價直采」等服務。
關於土巴兔獲得億元投資。實際上準確地說,是土巴兔B輪獲得上億元融資,時間是在2014年初。彼時對於一家B輪融資的創業公司來說,能夠獲得上億元投資的條件,大概也就是兩個主導因素:第一,投資人看中了土巴兔創始人兼CEO王國彬的戰略眼光,以及他的做事、企業管理風格;第二,土巴兔的互聯網家裝垂直型平台模式取得了投資人的信任。
如今,距離土巴兔上億元融資已經過去大概2年時間,土巴兔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投資人的策略和眼光是正確的。
坐標合肥,目前水電結束,用家裡人的話,「是不是路上隨便拉個人來施工的,可能幹得更好。。。」
簽合同前說現在有自己的施工隊伍,保證質量。等你發現就是個皮包公司,把活包給游擊隊,就說全中國沒有一個不是這樣的。。。
水電改造真不是一般的爛,提供了廚房水電圖和書房設計圖,完全交代清楚的情況下,水電師傅能把廚房和書房點位完全弄錯,沒一個對的。工長就沒去過工地檢查,放假我過去才發現,這個時候就精彩了:土巴兔的在微信里打太極說幫解決,工長打個電話讓水電師傅按圖紙來,水電師傅就開始推脫是美佳櫥櫃出的CAD圖不行。都是在扯皮,解決問題的人一個都沒有,還是我一個個電話,自己看圖去指給水電師傅點位在哪!!這樣的裝修公司你說累不累?
合同里4000元的監理費,水電驗收時監理一個人早早去驗收說OK,等我去就剩下工長來和我談加錢的事!!我們約的是10點,我9點45到算爽約嗎?
再說工長,難怪順做活動把工長統籌費免了,根本就沒有統籌,和水電師傅交代不清導致廚房書房返工,出現問題也不在現場解決,和監理也是一樣,驗收不管我,和設計師在增減項方面也是不清楚,設計解釋不了了,就開始亂扯了
工長我理解的作用就是讓你加錢,合同里寫清楚的事情他根本不知道,按照套路一步步忽悠你,你不堅持或者合同沒看清楚,那就等著被宰吧
總結起來,事情跟你保證這保證那,事後都不承認,然後和稀泥;工長不管事,也不負責,就是把工人找來,剩下的靠你自己了,忽悠你給錢的時候本事就大了;水電師傅水電圖看不懂的,不評價;監理等我還不是很了解有啥用。。。
ps.水電出問題你看公司一個個保證的天花亂墜,還讓人去現場核實,有個和圖紙明顯不一樣的地方,到現在也沒人提,你就知道他們的承諾保證是啥了
推薦閱讀: